在杨培芳看来,“单向收费是消费者主权思想的胜利”。 还有一种反对单向收费的看法认为,对消费者来说,单向收费并不等于资费下调,可能带来网间通话的便宜,但会导致跨网间话费的高涨。老百姓希望的是资费下调,双向收费也有可能实现总体手机资费的下降。 而杨培芳认为,原则上讲,改变收费方式和降低资费应该是两码事。20年来,我国移动通信网络扩大了整整100倍,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已经使通信成本大大下降,而目前标志性资费从1995年一直沿用至今,继续保留已是有害无益,将全面实施单向收费与降低资费捆绑进行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 他说,从消费者的呼声看,降低资费的诉求比改变收费方式更为强烈。可是,鉴于我国电信行业的有效竞争格局尚未形成,移动资费的下降还只能采取一种渐进模式,否则存在“回归独家垄断”的危险。 国家发改委专家王学广也认为,实行单向收费不一定降价,保留双向收费不一定不降价。他说,目前资费水平总体偏高,关键问题不是单向收费、双向收费,而是降不降价。不管是单向收费还是双向收费,能降价的资费就是好资费。 所以,对各地移动公司即将推出的单向收费方案,要仔细分析,不能为“单向”二字所迷惑。主管机构、消费者在要求单向收费的同时,更要注意积极敦促企业降价。 杨培芳认为,手机资费的理想状态是:实行“不限时包月制收费”。 他解释说,曾有消费者主张像煤气、自来水那样只按通话分钟数或者单一信息流量收费,但大家并不了解信息通信与煤气、自来水的成本规律完全不同。煤气、自来水是稀有资源,应该节约使用,信息通信的基本材料是硅集成电路和光导纤维,来源都是砂子。通信网络一旦按照合理规范建成以后,运营成本与消费者占用的分钟数和信息流量几乎无关。只有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才能从整体上节约资源能源。如果真的采用按占用分钟数和信息流量直线收费,一是部分消费者为了节省而不敢消费,二是经营者很容易利用“零增量成本”赚取超额利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