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ipsa的危险分类
以下是一些voipsa对于用户所面临的一些威胁的定义:
呼叫模式跟踪call-pattern tracking就是指网络上未经授权的节点或者节点组。这样的手段可以让未经授权的袭击者进行欺诈等活动,比如说网上钓鱼。
数据捕捉traffic capture就是指通过数据包日志记录,数据包登记以及探听数据包来对于网络数据进行记录。数据捕捉是一个常用的不通过审查而对数据进行记录的手段。
数字捕获number harvesting是一种未经授权而进行的对于用户身份的捕获,来进行未经认可的信息通讯,从而窃取信息和进行其他的欺骗活动。对话重建conversation reconstruction是指未经系统验证从对话的音频内容中窃取和复制信息。
语音信箱重建voicemail reconstruction是指未经授权进行的监控、记录、存储、识别、转换或者其他对语音新建的操作。
呼叫黑洞call black holing是指未经授权的拒绝通过voip的传输,从而结束或者阻止正在进行的信息交流,这种手段不但对于voip的任何传输协议都奏效,包括视频声频和文本以及图像。
呼叫变更call rerouting或者call sinkholing指未经授权的用于更改ip信号的传输方向从而对信息进行转移,但是一旦授权,呼叫变更可以反过来被用于一个防止侵犯的手段。
电信符号变更fax alteration指未经授权的对传真信息或者其他文本和图像信息的更改,包括其抬头,确认时间等等。
对话变更conversation alteration指未经授权的对于视频、音频和文本信息的更改,包括对于其身份,地点以及发出信息的更改。
对话扮演和劫持就是指对于对话信息的侵入,删节,调转,替代等操作,从而对于对话内容,对话人身份和地址等信息进行修改
keaide (2006-7-27 23:50:06)
拒绝voip的5大理由
拒绝voip不意味它不会成为将来的主流。
技术的可控性、灵活性和经济性优势使其可应用于许多场所。
但是,目前它尚存一些问题,足以让我们对它产生质疑。
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技术障碍和连接质量低下的情况之后,voip最终成为了一个选择。它似乎已成为今天必需的技术和明天永久的技术,一时间,几乎所有人都对其趋之若骛。
不过也有人认为,voip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人。即使它的前途非常光明,但在使用它之前也应充分考虑。至少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不适于采用voip技术的理由。
安全隐患
由于internet上到处充斥着蠕虫、病毒、木马和垃圾邮件,internet成了一个藏污纳垢的场所。与传统电话和pstn网的专用可控和安全环境不同的是,ip网上的任何流量都非常容易遭到攻击。蠕虫病毒在web服务器上可能只是令人感到讨厌而已,但对于电话系统却会造成致命影响。因为公司对语音通信更为敏感,没有电话通信通常意味着没有商机。
体系调整
fcc(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最近的emergency-911决议清楚地表现出调整体系还没有使他们下决心接受voip。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它既不是鱼也不是熊掌,即它既不是彻底的电话也不仅仅是数据,这意味着还有相当多的调整工作需要进行。相信fcc的决议将迫使厂商和服务商明确地告诉大家他们如何进行这一步工作。
升级费用
voip并非某些厂商所描绘的那样简单。虽然ip语音是数据,但它并不仅仅是数据而已。与email和web页流量不同,它对网络条件和网络拥塞高度敏感。人们不会在email中听到一个延迟的数据包,但是在voip呼叫中无疑会存在这种情况。voip所产生的流量有时可能令人惊讶,因此如果网络不能承受这种负载,那么语音通信就几乎不能进行。
如果没有做好负担升级费用的准备,那么最好还是推迟voip的使用,至少现在如此。这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大带宽应用,它可能意味着整个基础设施的大换血。
keaide (2006-7-27 23:50:20)
时机选择
如果公司已经做好预算,准备进行网络升级,那么这时实施voip是一个好时机,因为这不会引起一些非预期费用。不过,问题在于voip要求许多企业放弃他们的长远规划而采用这项技术。例如,如果在一年半之前刚刚安装了新的电话系统,那么此时升级到voip无疑是不明智的,因为它是一项过热的新技术。
技术鸿沟
最重要的是,voip并没有对传统电话进行革新性改变,它仅仅是一项新型技术。因此,企业中几乎不可能有人能够了解voip从实施到完成一系列技术,就如电信部门熟悉语音技术,但是不了解ip网络,而公司中的情况可能恰好相反。
这就是许多实际问题存在的根源。它可能需要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如果公司没有考虑这一点,则说明还没做好实施voip的准备。事实上,除了技术和基础设施等问题,voip存在的问题远不止这些。
当然,在上个世纪末,由于y2k问题已经升级了电话系统的企业可能不得不吞下培训、雇用技术人员和进行网络升级的苦果,最终实施voip技术。但是如果可以作为局外人观望若干年,最好的策略就是等到这项技术和企业都已做好准备。
keaide (2006-7-27 23:50:44)
voip 焦点访谈
voip是个老名词,它的定义有些暧昧和模糊。以至于今天的厂商,往往更喜欢强调自己提供的是ip语音通信解决方案,而摈弃voip这个词儿。
高举“廉价”的大旗,真真假假的voip在过去 的几年中此起彼伏,但终究没有形成大的气候。
然而,2004年中,voip呈现了自它诞生以来,在企业级应用上的第一次跳跃式的发展:据咨询机构in-stat/mdr的研究报告,美国企业用户在这一市场的普及率从2003年的3%急剧上升到8%,而到2005年年底,中型企业的普及率有望达到34%。
中国没有相关统计数据,但无论是cisco,还是avaya,北电均传来利好的声音。而2004年底,中国最大的it系统集成商神州数码签约美国苏迪思科技公司,通过近100家渠道,在全国狂推voip解决方案。
voip企业级应用的转机终于来了,是什么力量在操纵它的走向?廉价背后,真正的杀手锏是什么?还面临哪些挑战?
voip廉价背后
cisco中国公司市场部主管交换机的产品经理陶欣是个幸运的小伙子,2001年底结婚后,他不声不响地回到了上海和爱人团聚。大部分同事和cisco的合作伙伴们并不知道他离开了北京,因为陶欣的邮箱还是那个邮箱,电话还是那个电话,工作还是那个工作,惟一改变的是他人在上海。
2001年cisco中国公司从南礼士路的建威大厦搬到王府井的东方广场后,它将所有的办公电话都换成自己的ip电话。
也是从那时起,cisco的内部电话,无论打向欧洲、美洲、还是非洲的,一律免费;而且cisco的中国职员在世界上任何有互联网的地方,都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打到东方广场找他们的电话。
东方广场昂贵的租金,使得以“抠门”著称的cisco公司不再为它的中国销售人员配置固定的办公区域,反正他们几乎全天都是在全国各地的客户那儿泡着,有一个固定的电话号码配给他们就ok了。以至于,销售部门的人员因电话会议熟悉了彼此的声音,见面了却要互换名片。
keaide (2006-7-27 23:50:56)
(责任编辑:admin)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