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面试郭为用时30分钟,匆匆问了郭为几个问题后,自己却花了20分钟时间向郭为 描绘联想公司的美好前景。
1988年,有些青年口头流行语是“你怎么还在中国混?”,但柳传志告诉郭为,出国并 不是一个年青人追求的最终目标,年青人的目标应该是成就一番事业。10年后的事实证实柳 传志的话是对的,现在郭为到美国出差,遇到旧友,互相之间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你怎么还 在美国混?”
1988年就揣着mba学位的郭为当时看中的公司不只联想一家,而且,从待遇上讲,其它 公司出的价都比联想高,但柳传志“把公司办到美国去,办到海外去,追求集体出国”的豪 言壮语打动了郭为,让郭为觉得,联想有机会,他在联想有机会。“在那一刻,我就下决心 要和联想共成长。我很早就进入事业心状态,而不是上进心。联想今后要成为世界500强, 无论我在公司担当什么职位,我都是在一个世界级的公司做事,而且,联想的前进,有我的 心血。没有什么比这个更给人以吸引力的了。”
就在柳传志面试郭为的时候,郭为学会了今后怎样面试别人。“人才可遇不可求。开始 的时候,不可能知道谁是人才,只可能把每个前来应聘的人,都当作人才对待,向他充分地 展示你自己,使人才被你吸引,被你打动。”郭为反对在面试的时候,极力挑剔应试者,他 认为那样会永远找不到人才。“人才觉得自己很强的时候,你挑中了他,他还不一定看上你 公司呢!任何公司都有缺点,因此,你先要把你公司的优点展示给人家,对人家构成足够的 吸引,然后,才可能有挑选别人的余地。”
虽然,柳传志对郭为说,你先来试试,不合适,再去别的地方,但此刻已经被柳传志打 动的郭为已经没有可能再去别的地方了。“许多往事,已难追忆,但我进联想的日期,我记 得非常清楚,是3月16日。”
郭为在联想做的第一件事是参加策划、实施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联想进军海外誓师大会 。1988年在人民大会堂开会,一定要有国家领导人参加才行。于是,郭为就去请这些人,跟 记者沟通,谈联想的观点,和柳传志商讨“大院大所办公司”的提法和它的核心内容。那次会开得很成功,会后,柳传志觉得郭为请人,和记者、和方方面面打交道的本事很 强,就对郭为说,“你干脆当公关部经理吧。”工作一个月就当经理,而且,当时郭为还差 几个月没有从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这样的开局应该让人振奋,但郭为打心眼里不太愿意做 宣传工作。“我父亲原来做过宣传部长,我感觉宣传这个事情好像很虚,而且,一来运动就 挨整,再说,我的文笔又不好,也不会写东西。”郭为学的是管理,他骨子里想从事管理工 作,但柳传志对他说,做任何事情都是对做管理的锻炼,而且,公司现在缺一个公关经理。
把5%的希望,变成100%的现实
郭为做公关经理最值得骄傲的是,把联想汉卡已经评下来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通过复 议变成了中国计算机领域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从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和实现的产值 来看,联想汉卡都达到了一等奖要求,但因为汉卡是一块卡,容易给人留下技术含量不高的 印象。”二等奖评下来,柳传志觉得二等奖对联想不合适,就对郭为说,你要做工作,想办 法把二等奖变成一等奖。
评选结果已经在《人民日报》上公布了,变更谈何容易。郭为先从成果办了解到行事程 序:首先,专家组50名专家中要有10名专家联名要求复议,然后再开大会;三分之二的专家 同意这个复议,才能变更为一等奖。
所以,郭为第一步先要找够10名专家联名要求复议。“从公关的角度讲,这是一个系统 工程,我直接去影响专家,并不一定起作用,专家们会觉得我是在走后门。我想到了借助媒 体,《光明日报》写人物比较强,《经济日报》写经济比较强,中央电视台影响广泛,在这 些媒体上,我们连篇累牍地宣传联想汉卡,做到在我去找专家之前,这些专家就已经在广播 里、电视中、报纸上听到、看到了对联想汉卡的美誉,让他们产生这样一种心理‘是不是我 原来看得有点问题?’”这时候,郭为拿出了请人的本事,一家一家地登门拜访,“我不提 过分的要求,我只是请你到我们公司来,我再一次给你展示联想汉卡。”任何一个事物,如 果你怀着好意仔细去找优点的话,找不到优点是不可能的,就像怀着恶意去找它的缺点一样 。所以,被郭为请来的人都能让郭为如愿以偿。“来了,仔细一看,确实会感到联想汉卡不 错。”就这样一个人一个人地做工作,郭为终于攻下了10个人。
10名专家联名,50个专家开会,联想汉卡拿下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郭为拿下了公司 同事对他的服气,联想集团从此有一个至今仍贴在总部墙上的口号——把5%的希望,变 成100%的现实。“拿下一等奖对联想那个时候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汉卡拿到国家最高奖 ,再给客户讲解,就省下了很多事——国家都评了一等奖了,你买这东西还能有什么错? ” 郭为做公关经理的时候,策划大师王力正如日中天,但王力的几个助手都到郭为那里学 习过。郭为是学管理的,他很愿意从经营的角度考虑公关,他总是在琢磨国家有什么新形势 ,以便从中不断找出时下新闻的侧重点是什么。有时,为了配合形势,郭为找出的宣传“点 ”,在内行看来未免有些牵强,但它对宣传联想整个形象有益,比如,郭为对记者讲,我们 是搞高科技的,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搞开发。记者们一听来了劲,细问详情。郭为就对 他们讲“机器谁都能做,汉卡不是谁都能做,我们的汉卡插在机器上,我们不是站在ibm的 肩膀上搞开发吗?”众记者一听,有理,这个观点很好,可以从这个角度写写文章。 把你扔到嘉陵江去
1990年,联想分公司体系状况非常不好,郭为临危受命,负责整顿全国18家分公司。此 时郭为年仅27岁,要面对的是异地“已经烂掉的队伍”,要把原来的总经理从领导岗位上撤 下来,这可不是像写几篇文章、卖几台机器那么简单,这要真刀真枪去“斗争”,甚至是“ 战斗”。“在重庆,我要整顿他们,他们就威胁我,要把我扔到嘉陵江去。” “在成都,有人打电话威胁我,说我在北京的家庭会怎么样,但我只有一个信念—— 邪不压正。我堂堂正正地做人,我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可以摊到桌面上和你谈,你要是用歪的 邪的,我就用司法的手段来同你较量。”郭为做过一次不成功的手术,有过死的感觉,打那 以后,他觉得自己勇敢起来了。 18家分公司整顿下来,对郭为的心理是一个考验;18家分公司整顿下来,公司的同事不 再认为郭为只是一个“吹喇叭”的宣传员,而是一个很“强势”的人。 郭为不但手硬,而且还做到了在整顿的同时,分公司不亏损,所销的联想pc占整个集团 的55%。郭为升得很快,1991年,28岁的时候,就进入了由11个人组成的总裁室,迈进了公司最 高决策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