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那些希望将生活维持在社会平均水平之上的白金人群而言,仅仅依赖社会保险显然是达不到的。可以说,基本社会保险为职业者带来的更多的是安全感。 企业补充保险 为职业人士多一层保障 企业年金是补充养老保险。参加企业年金缴费的职业者,退休后将在领取基本养老保险之外,还能一次或定期领取一笔属于补充养老保险金性质的收入。 仇雨临教授介绍说,企业年金在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广泛实行,如美国的401k计划。在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提补充养老保险,但一直是企业和职工自愿参加。去年5月1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劳动和保障部、保监会、银监会和证监会联合颁发《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这表明政府已经开始重视企业年金的发展了。 企业年金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种强制实行的养老金制度。而目前在国内,还只有经营规范、效益好的企业才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年金体制。 同样,一些效益好的企业还会在基本医疗保险之外,为员工购买补充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这样,当员工遭遇病痛或退休以后,生活就能更加从容。职业者不妨将企业是否为员工建立补充保险作为衡量企业的一个参数。 自主选择的商业保险 将保障变成投资 在发达国家,职业者具有很强的保险意识,他们把保险当作一种投资。而在社会保险已经很完善的欧美,商业保险依然十分发达。据说,美国人收入的三分之一被用来缴纳各种保险费用。 商业保险在我国因为早期发展不规范而留下许多诟病,再加上赢利性的商业保险保费高,本身也不是特别可靠(如拒保、索赔难),使一些职业者对商业保险不屑一顾。仇雨临教授和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都建议,在经济富足的条件下,选购几份适合自己的高品质的商业保险是必要的,它也是职业者对老年生活的一种投资。 保障提醒 记者从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系主任仇雨临教授那里了解到一些职业人士容易忽略的社会保险方面的细节,在此特别提醒: 1、除非不与员工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公司都有义务为员工缴纳社会基本保险费用,如果公司以各种理由拒绝参保,员工可以向当地的劳动保障部门反映。 2、从外地来京工作或者离开北京前往外地工作,应随即将个人的社会保险账户转到当地的社保中心。养老、医疗、失业保险都有连续缴费或累积缴费到一定年限的要求,因此职业者最好不要中断缴费。 3、假如职业生涯中断一段时间,比如跳槽找工作的这段时间,个人最好到各区县的劳动保障事业管理中心将自己缴纳的那一部分保险费续上,以保证缴费的连续性。 4、按国家规定,个体经营者是可以自己缴纳费用参加社会保险的。 5、失业者在领取失业补贴期间患病就医的,可以按规定向社保经办机构申领医疗补助金。前提是失业后立即到劳动部门进行失业登记。 上周,麦当劳公司历史上任期最短的首席执行官查理-贝尔因患癌症医治无效,在位于澳大利亚的家中离开了人世。 贝尔15岁时就进入悉尼的一家麦当劳快餐店打工。由于工作刻苦,19岁就成为当时麦当劳最年轻的店面经理。后来又一路奋斗到麦当劳的全球高管层。2004年4月19日,麦当劳公司前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吉姆-坎塔卢波突发心脏病辞世。随后,麦当劳公司董事会推选时年43岁的查理-贝尔为公司新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贝尔因此成为麦当劳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首席执行官。就在贝尔准备大展宏图之际,灾难却突然降临到他的身上。去年5月,他被确诊患有癌症。11月底,刚刚上任半年的贝尔不得不辞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之职,与其家人一起回到澳大利亚接受治疗。 事业蒸蒸日上,健康却一路负债,最终,在一个最意想不到的时刻,人生被迫停靠在终点。人们为贝尔的遭遇扼腕叹息,也许极少有人会联想到类似的情况如果在自己身上发生,该如何去面对? 健康透支、过劳死、企业裁员、养老……这些都是我们时常谈论并觉得很无奈的社会问题,公众人物的故事也只是多一个谈资,而对于职场中每个单个的普通人来说,疾病或者失业一旦在自己身上发生,所产生的影响不亚于一场海啸,是会叫人痛彻心扉的。 在这个多事的岁末,你是否该考问一下自己:做好应对“海啸”的各项保障工作了吗?你手中的那把伞能为你遮挡突如其来的风雨吗? 后顾之忧困扰白金人群 随着聘用制越来越普遍的实行,劳动保障社会化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与此同时,今天的职业人士不得不面对企业裁员、行业不景气、健康透支、过劳死、老龄化等社会普遍问题。对未来没有“安全感”就成为许多人的一块放不下的心病。 那些看起来风光无限、正在努力向上爬的“白领”“金领”们,有着同样的担忧。 故事1 前一年刚按揭买了套大房子,老婆不久前怀孕了,他何曾想到自己会成为公司“战略裁员”的牺牲品? 赶着it业的大好发展形势,他在那家做教育软件的公司做到了月薪八千、年底带奖金的“小头目”。在公司宣布要调整业务方向之前,一切都很美好:前一年刚按揭在近郊买了套大房子,按当下的家庭收入水平看,负担三千元贷款不成问题,老婆也放心地开始孕育下一代了。除了觉得工作比较累之外,他称得上是春风得意,何曾想到自己会成为公司“战略裁员”的牺牲品? 找新工作并不顺利,经过将近半年的挑挑拣拣和心理磨合,2004年10月,他在一家规模不大的私营公司安顿下来,月薪四千多元。沉重的按揭负担,还有初生的孩子,他感受到了生活的窘迫。 行业景气发展不稳定,企业适时调整发展战略,随时可能出台裁员计划,“白领失业”现象正悄然兴起。有一些人曾经因为机遇、凭借努力达到了高职高薪,工作与生活看起来非常稳定。然而残酷的现实是,这些人一旦失业,就有可能成为最难找到工作的人群。 故事2 干活比驴都累,下班比小姐都晚,吃的比猪都差,看着比谁都好。 大学毕业后,lily的人生、事业进展都不是太顺,但她一向乐观、开朗地面对一切,终于找到了温良能干的老公,事业也在她的拼命努力下小有成就。由于之前lily坚持有房有车有了事业才生孩子,三十五岁的她还没生育。 2002年春节时,倾注了lily大把心血的新居落成,lily决定将工作暂放,养育一个孩子。然而,就在幸福向她绽开笑脸的时候,lily被医院诊断为癌症。 治病需要花大笔的钱,而因为装修要花钱,lily就没有买那一年的健康保险,之前工作的公司也没有为员工上医疗保险,巨额的医药费只能由自己承担。幸运的是,lily活下来了。两三年里,她治病一共花去了70多万元,如果不是丈夫开了家文化公司,生意不错,这笔钱岂是一般人能承受的?而她丈夫一个人的压力有多大,也是可想而知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