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1月23日,11n新版草案诞生。两天后,英特尔公司在北京正式发布了代号为“kedron”的下一代wireless-n内置无线模块intel 4965agn。同时,英特尔表示他们已经发起一项名为“connect with centrino(与迅驰相连)”的计划。通过该计划,英特尔与众多领先的无线接入点(ap)厂商协作(包括华硕、贝尔金、buffalo、d-link及美国网件),以确保更好的兼容性和性能表现。所有的一切预示着802.11n市场已开始加速前行。 随着无线产品的普及,技术的推陈出新是必然的。之前,802.11b与802.11a逐渐取代和共存用了大约7年时间,而802.11g取代802.11b的时间则更为迅速,考虑到目前企业及用户对无线应用的认可,我们有理由相信802.11n成为主流的日子并不会遥远。 从另一方面看,虽然802.11n的标准一再跳票,各厂商却在一步步大胆跟进,网件、linksys、d-link、贝尔金这样的大牌厂商都迅速发布了他们的11n草案版产品,那么是什么样的“诱惑”使得厂商们甘愿冒此 “风险”?又是怎样的动力在推动802.11n发展呢? 首先,802.11n具有先天的技术优势,作为在速度上已经能和百兆有线网络媲美的无线产品,它结合了mimo(多入多出)、ofdm等多种技术,20和40mhz信道和双频带(2.4 ghz和5 ghz),这些技术将大大改善原有无线网络的性能,赢得更多尤其是企业用户的青睐。 最后,802.11n标准受到了技术阵营合作发展的推动。802.11n的两大主要阵营tgn sync和wwise结合两方面的方案,共同向ieee提交802.11n 1.0版草案。同时,wi-fi联盟提前对草案产品进行认证。 802.11n的“好”与“坏” 下面我么不妨简单了解下802.11n的技术优势: 802.11n结合了多种技术,其中包括spatial multiplexing mimo(空间多路复用多入多出)、20和40mhz信道和双频带(2.4ghz和5ghz),同时又能与以前的ieee 802.11b/g设备通信。 802.11n专注于高吞吐量的研究,计划将wlan的传输速率从802.11a和802.11g的54mbps增加至108mbps以上,最高速率可达320mbps甚至500mbps。这样高的速率当然要有技术支撑,而ofdm技术、mimo(多入多出)技术等正是关键。 ofdm技术是mcm(multi-carrier modulation,多载波调制)的一种,其核心是将信道分成许多进行窄带调制和传输正交子信道,并使每个子信道上的信号带宽小于信道的相关带宽,用以减少各个载波之间的相互干扰,同时提高频谱利用率的技术。 多入多出(mimo)及多发多收天线(mtmra)技术是无线移动通信领域智能天线技术的重大突破,该技术能在不增加带宽的情况下成倍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率,是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必须采用的关键技术。 然而,在标准未定的情况下,作为消费者也可能会存在以下顾虑: 我们知道,802.11n草案有近12000处地方还需要的修改,面对还不成熟的标准,消费者目前对购买产品(草案产品)存在疑虑也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在企业内部部署了草案产品,正式标准颁布后是否会兼容草案产品。这样的半成品是否会在将来,会不会给企业的整体网络带来困扰? 虽然英特尔已经发起一项名为“connect with centrino(与迅驰相连)”的计划,但这并不包括全部的无线生产厂商,而且以迅驰为标准的平台,对于真正的企业级用户来说参考的意义并不是很大,毕竟英特尔是冲着个人市场和数字家庭来的,要想真正打动企业用户,尤其是那些已经在使用无线网络的用户来说,产品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很多人都已经预测2007年无线网络将会集中爆发。其实,目前802.11n草案产品在中关村已经是比比皆是了,虽然目前在价格上仍存在一定差距,但随着整个市场需求和技术的发展,802.11g必将占有一席之地。作为一名无线网络爱好者,笔者希望2007年在802.11n的强势介入的同时,无线能在个人与企业用户之间形成双赢的局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