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可以在单位“蹭”网的少数幸运儿之外,对广大网友们来说,上网的开销始终是一笔不可忽略的开支。而对于没有稳定收入的大学生们来说,网费更是在日常生活支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上网是万万不能的,现在高校都推行了信息化教学,平时测验、作业等等都需要通过网络提交。没电脑的新生会首先考虑在机房上网,但一段时间之后仔细算算帐,他们会发现在机房上网的诸多坏处:时间不好安排、收费昂贵、自由度小、不方便保存私人文件。既然现在高校宿舍里基本上都开通了网络接入服务,买台电脑在宿舍上网就成了不得已的选择。 如何既节约开支又满足正常的上网需求?宿舍网费标准到底贵不贵?大学生们就这样的话题在各大论坛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为此我们zol网络设备频道在北京就各高校学生宿舍上网方式进行了一番了解。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各高校的上网收费方式的确差别挺大,而这种收费方式又跟宿舍网络的具体情况密不可分。 在我国的互联网当中,高校网络是比较特殊的。早在1994年,国家就直接投资建设了由教育部管理、各地高校代管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简称教育网,cernet)。在教育网开始建设时,我国的公众网还没有起步。后来在发展中由于教育网和几大公众网分别属于不同的部门管辖,导致中国互联网整体被分割成几个大块。即使到了今天,表面上连成一体的中国互联网依然是由几个全国性网络组成的。 上世纪末,教育网在高校内维持了很长时间的免费接入,那时候学生宿舍能上网的很少,但学生在宿舍上网基本是免费的。本世纪初,随着高校后勤改革的深入,各高校开始在宿舍布线开网。由于种种原因,除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等少数学校以外,大多数高校更倾向于以小区宽带形式让isp们为宿舍提供公众网接入服务。而到了2005年,教育部发出命令,要求全国高校逐渐将宿舍网络改造到教育网之内。截止目前为止,高校学生宿舍网依然可分为教育网和公众网两大类。 我们发现,大多数北京高校已经将教育网接到了宿舍。选用教育网上网的好处包括:访问教育网内很多站点是免费的,可以很方便的连接到各大高校的网站、视频服务器、ftp服务器,收费相对较低廉。而教育网的一大缺点是访问国外网站(甚至包括部分服务器在国内而采用国际顶级域名的网站)需要特别收费、而且从教育网访问包括国内各主要门户网站在内的公众网比较慢。我们建议在教育网内上网的同学们尝试找找上国际网和公众网的代理服务器,即使无法提升访问速率也可以节省网费。 教育网内的宿舍网络大多属于小区宽带型网络,虽然有些学校提供“虚拟拨号”,但这些宿舍都是采用标准rj45接头的。在我们访问过的学校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还可以为宿舍分配公共ip,学生们可自主在宿舍建站。而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宿舍则不提供公共ip,学生们只能在内网建站。 此外,目前依然有很多高校和isp合作将宿舍网络接入公众网,这种情况在各高校的新建分校区更为常见。此类isp提供的宽带服务也基本属于小区宽带型网络,但他们不会提供公共ip,学生们也只能在内网建站。宿舍安装了公共网宽带的同学们无须担心为国际流量收费的问题,他们访问以资讯交流、娱乐为主要用途的公众网比较快,而访问以学术资源为主的教育网比较慢。这也许是教育部要求宿舍网络必须改造进教育网的重要原因。
经过粗略的分析和归类,我们将目前高校宿舍网络的收费方式归纳为四大种类:完全包月制、按流量包月计费制、按时计费制和纯流量计费制。 完全包月制 在北京各高校中,清华大学的同学们无疑是最幸福的。如果只单纯的浏览国内网页的话,他们每月的开支仅为1.5元。购买一个静态的公共ip也只需要花每月5元。直接上国际网他们需要付1元/mb的流量费,而如果选择上国际网包月的话,他们可以选择90元无限包月、30元包月80小时、50元包月160小时三种方式,超出小时将按照1元/小时计费。 北京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同学们的网费支出略微高些。他们上国内网都只需要花每月10元,而国际网流量费是1.25元/mb。此外,北大也提供了和清华一样的国际网包月方式。 一般来说,对于实行完全包月制高校宿舍的同学们来说,使用路由器共享网络连接是比较节省网费的。但北京邮电大学是一个特例。该校提供了每宿舍150元/学期(10m接口)和300元/学期(100m接口)的收费标准。如果某宿舍人数较少的话,恐怕只有考虑从别的宿舍拉网线了。 按流量包月计费制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都采用了固定月租包流量,超过另算的方式。北师提供了30元包月10g、超过0.02mb的包月服务。交大提供了20元包月(含10g国内流量,100m国际流量),超出国内1分/mb、国际1元/mb。农大10元包月国内10gb、超过1mb0.01元,而国际流量1元/mb。简单比较之后,我们觉得在交大上网相对划算,师大的计费方式对喜欢上国际网的同学有利,而农大的计费方式对喜欢上国内网的同学有利。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都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包月方式:人大的规定是5元包月1g流量、10元包月4g流量、15元包月8g 流量、50元包月30g流量、90元包月不计流量,而超出包月流量费用是国内0.01元/mb、国际1.00元/mb。中国传媒大学的规定是10元2gb/月、20元5gb/月、50元15gb/月,超出的包月上限的流量按照0.05元/mb计费。人大的规定对上网不多的同学更加方便。 对采用按流量包月计费制的高校同学们来说,上网时特别要注意采用浏览器的屏蔽功能,将那些可有可无的图片、flash、网页效果屏蔽掉。此外,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按照自己的上网习惯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包月方式。 按时计费制 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采取了典型的按时计费制。学生在宿舍上网采用按小时计费,实际资费标准是1.8元/小时。无独有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内宿舍网并不统一,在教育网接入宿舍的同学只需要花20元包月费的同时,接入公众网的学生宿舍资费标准也是1.8元/小时。我们建议这些生活在按时计费制宿舍的同学们,上网时最好注意启用网络设备的按需连接功能、尽量在浏览的同时进行后台下载功能、可以考虑多人共享帐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