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拨卡相关资讯地出差不收漫游费,每分钟话费还低至1角多钱,春节刚过,一种绕过移动运营商的资费关卡,让用户享受低廉话费的手机“直拨卡”在网上热卖。有趣的是,当成都商家在网站上大张旗鼓销售这种直拨卡时,记者在太升南路却没有发现其踪迹。不过,消费者使用低廉话费并不是白占便宜,销售商家向记者承认他们是打了擦边球,这种绕过移动运营商的电话卡随时都有被运营商“封杀”的风险。 “绕道”外地座机 在某购物网站上显示地址为“四川成都”的一家旺铺上,记者看到名为“直拨卡”、“回拨卡”的大量电话卡,仔细一看,这些电话卡的图片与我们平时购买的各种移动、联通卡却有区别,随后,记者以寻求代理的身份拨通了该旺铺的电话。 “我这边有些卡一个月可以走2万多张”,商家负责人热心地向记者介绍了自己的产品,原来,消费者购买“直拨卡”后可以获得一个“直拨号”(通常是长途区号后面的一个座机号,如0891、0818等),如果要用手机拨打另外一个电话,就先拨这个直拨号,拨通后按照操作要求再输入所要拨打的号码,话费是每分钟0.3元,如果按照50元面值“直拨卡”的建议零售价30元计算,实际的话费只有0.15元/分钟左右,大大低于平时外地的电话费。“如果是出差或者异地呼叫,就特别划算了。” 另外还有一种“回拨卡”,与“直拨卡”不同的是先拨通“回拨号”后,等待对方呼入本机,再输入所要拨打的电话,这种“回拨卡”的资费甚至比“直拨卡”还要低,只不过操作稍微要费一些时间。 到底有没有效果呢?记者让朋友通过网上支付购买了一张“直拨卡”,按照提示的操作拨打了一个北京号码,能正常通话。 在打“擦边球” “直拨卡”、“回拨卡”是怎么样达到低廉话费的目的?这位负责人“十分耐心”地解释了运作原理:“直拨卡”实际上钻了不同地区的运营商的一个技术“漏洞”,即运营商网间结算时低于6秒不计费的结算规则,通过多部电话连接,再加上一些技术手段,通话者在6秒内于不同地址之间跳跃,实现了不计费;而“回拨卡”则是利用了单向收费,由“回拨号”回拨通话人的手机,消费者成了接听者,在很多套餐中接听是免费的。 “我们这种卡标明的有效期是6个月,但是我建议你卖的时候让顾客在2个月内用完。”这位负责人说,这一方面是有利于扩大销售量,另一方面是,这种“直拨卡”、“回拨卡”有被移动运营商封杀的风险,“我们实际上是打了个擦边球,甚至可以说有些违规”,他毫不讳言。 此外,同样能够实现类似功能的某运营商也推出了产品,不过当记者拨通其客服电话后,接答者却自称并非该运营商自己的业务,而是由合作伙伴推出的业务。“这确实是擦边球,我们都开展几年了,一直没有任何问题。” “如果是违规行为,一有运营商举报我们肯定坚决查处!”四川省通信管理局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表态,因为这涉及到具体的资费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调查。 其实,明眼人立刻看出这种“直拨卡”其实是绕道移动、联通等运营商,让本来该交纳给这两家的手机话费,转移到了提供这种服务的人手中,不过本地移动方面的一位市场负责人昨日却说,自己暂时还不知道这个情况。 不过,打“擦边球”的直拨卡却从侧面反映了一个现象:手机资费,尤其是长途国内资费还存在比较大的下调空间。 (责任编辑:admin) |